直肠炎有哪些症状表现

直肠炎的症状表现主要有肛门坠胀、排便异常、黏液便、下腹部疼痛、里急后重等。直肠炎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放射性损伤等因素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直肠炎患者常感到肛门部位有持续性的坠胀感或异物感,尤其在久坐或排便后加重。这种症状与直肠黏膜充血水肿刺激神经末梢有关。部分患者可能伴随肛门周围皮肤潮湿或瘙痒。日常可温水坐浴缓解不适,但需就医排除痔疮等疾病。
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5-10次,粪便多呈稀糊状或水样。部分患者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排便时可能伴随肛门灼热感。这与直肠黏膜炎症导致肠道蠕动紊乱相关。需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加重症状。
粪便表面附着白色或黄白色黏液是典型表现,严重时可见黏液单独排出。黏液由炎症刺激直肠杯状细胞分泌增多所致。若黏液带血或呈脓性,可能提示溃疡性直肠炎。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栓、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药物控制炎症。
疼痛多位于左下腹,呈隐痛或绞痛,排便后可能暂时缓解。急性发作时疼痛可放射至会阴部。肠镜检查可见直肠黏膜充血、糜烂。需与肠易激综合征鉴别,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
患者频繁产生便意但排便量少或仅排出黏液,伴有排便不尽感。严重时可影响日常生活。可能与直肠敏感性增高或肛门括约肌痉挛有关。生物反馈治疗或遵医嘱使用解痉药如颠茄片可能改善症状。
直肠炎患者需保持饮食清淡,避免酒精、咖啡因及高脂食物刺激肠道。适当补充益生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急性期建议选择低渣饮食。日常注意观察症状变化,若出现持续便血、发热或体重下降应及时复诊。长期反复发作需定期肠镜监测,预防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