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腺样体肥大做哪些检查

儿童腺样体肥大通常需进行鼻咽镜检查、鼻咽侧位X线片、电子鼻咽镜、睡眠监测及CT检查。腺样体肥大可能与反复感染、过敏反应、遗传因素、胃食管反流或环境刺激有关,表现为鼻塞、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
鼻咽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腺样体大小及阻塞程度。医生会使用软性或硬性内窥镜经鼻腔进入,评估腺样体占后鼻孔的比例。检查过程中可能因器械刺激引发儿童短暂不适,但无须麻醉。若发现腺样体表面充血或分泌物增多,可能提示合并感染。家长需安抚儿童配合检查,避免剧烈扭动影响结果准确性。
鼻咽侧位X线片通过测量腺样体与鼻咽腔的比值(A/N比值)判断肥大程度。该检查无创且耗时短,适合配合度较低的儿童。X线片可显示腺样体是否压迫咽鼓管开口,但无法评估软组织细节。检查前需去除颈部金属物品,家长应告知儿童检查时保持静止姿势以确保成像清晰。
电子鼻咽镜结合摄像系统可动态记录腺样体形态,对判断气道阻塞位置更具优势。高清成像能识别腺样体表面糜烂或淋巴滤泡增生,辅助鉴别肿瘤性病变。检查前需鼻腔局部麻醉以减少不适,家长需注意儿童检查后2小时内避免进食以防呛咳。电子鼻咽镜对轻度肥大评估的敏感性高于X线检查。
多导睡眠监测可量化儿童睡眠呼吸紊乱指数,判断腺样体肥大是否引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过监测血氧饱和度、胸腹运动及脑电波等参数,评估低通气事件频率。家长需协助儿童佩戴监测设备,记录夜间异常体征如呼吸暂停或频繁觉醒。该检查对中重度症状儿童的术前评估尤为重要。
CT扫描能三维重建腺样体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适用于疑似并发症或手术规划。薄层CT可显示腺样体是否侵入鼻窦或中耳腔,但存在辐射暴露风险。通常仅在其他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时采用,检查前家长需确认儿童无对比剂过敏史。CT结果可辅助鉴别腺样体肥大与鼻咽部肿瘤等疾病。
确诊腺样体肥大后,家长应保持儿童鼻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喷雾缓解鼻塞,避免接触二手烟等刺激物。睡眠时抬高床头可减轻夜间呼吸困难,合并过敏者需减少接触尘螨或宠物毛发。若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听力下降、发育迟缓等表现,需及时评估手术指征。日常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锌以增强免疫力,减少上呼吸道感染诱发肥大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