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和肺癌的区别有哪些

关键词: #肺癌
关键词: #肺癌
肺腺癌是肺癌的一种病理类型,肺癌按组织学分类主要包括肺腺癌、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和大细胞癌等。肺腺癌与其他类型肺癌在发病机制、好发人群、症状表现及治疗策略上存在差异。
肺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的腺体细胞,显微镜下可见腺泡或乳头状结构,常伴有黏液分泌。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鳞状细胞癌则起源于支气管鳞状上皮,癌细胞间可见角化珠或细胞间桥。小细胞肺癌的癌细胞体积小,呈燕麦样排列,具有高度恶性生物学行为。
肺腺癌在女性及非吸烟者中发病率较高,部分与EGFR等驱动基因突变相关。鳞状细胞癌多见于长期吸烟的男性患者,与烟草暴露关系密切。小细胞肺癌几乎均与吸烟相关,好发于中央型支气管,确诊时多已发生转移。
肺腺癌多表现为周围型肺结节,早期可无症状,随进展出现咳嗽、胸痛。鳞癌常引起中央气道阻塞症状如咯血、呼吸困难。小细胞肺癌早期即可出现副肿瘤综合征,如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进展速度显著快于其他类型。
CT检查中肺腺癌多呈磨玻璃样结节或实性肿块,可见胸膜凹陷征。鳞癌表现为肺门肿块伴远端肺不张,易发生空洞化。小细胞肺癌常见纵隔淋巴结肿大,原发灶与转移灶分界不清,PET-CT显示高代谢活性。
早期肺腺癌可行亚肺叶切除,EGFR突变者适用奥希替尼片等靶向治疗。局部晚期鳞癌对放疗较敏感,可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免疫治疗。小细胞肺癌首选依托泊苷注射液联合铂类化疗,广泛期患者需加用阿替利珠单抗注射液。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低剂量CT筛查,吸烟者应尽早戒烟。确诊肺癌后需完善基因检测指导个体化治疗,治疗期间注意加强营养支持,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出现咯血、持续胸痛等症状时需立即就诊,避免自行服用止咳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