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后发高烧的原因

剖腹产后发高烧可能与术后感染、乳汁淤积、泌尿系统感染、伤口愈合不良或药物反应等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剖腹产手术过程中可能因细菌侵入导致宫腔或盆腔感染,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患者除发热外可伴随下腹疼痛、异常恶露等症状。需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确诊,临床常用头孢呋辛酯片、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抗感染治疗,严重者需静脉用药。
产后乳腺管阻塞引发的乳汁淤积可能引起乳腺炎,表现为乳房胀痛、局部红肿及体温升高。早期可通过热敷、手法排乳缓解,若形成脓肿需穿刺引流。哺乳期安全用药包括蒲公英颗粒、乳癖消片等中成药,发热超过38.5℃时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
导尿管留置或产后排尿不畅易诱发膀胱炎、肾盂肾炎,典型症状为尿频尿急伴腰酸。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治疗需选用可通过乳汁屏障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同时建议多饮水冲刷尿道。需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引起的发热进行鉴别。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血肿或缝线反应可能导致低热,检查可见切口渗液、周围皮肤发红。轻度情况通过碘伏消毒换药即可,合并感染时需拆除部分缝线引流,配合使用康复新液湿敷。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此类并发症。
术后使用的麻醉药、抗生素或缩宫素可能引起药物热,通常表现为用药后48小时内突发高热而无明显感染灶。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改用其他类别抗生素如罗红霉素分散片,必要时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抗过敏治疗。
剖腹产产妇应每日监测体温,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哺乳前后清洗双手。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类,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出现持续发热、寒战或意识模糊需急诊处理,不可自行服用退热药掩盖病情。恢复期适当活动促进恶露排出,但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