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射频消融术术后有哪些并发症

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感染、肝功能异常、邻近器官损伤、肿瘤复发等并发症。
射频消融过程中可能损伤肝脏血管导致出血,表现为术后腹腔内出血或穿刺点渗血。轻度出血可通过压迫止血或药物控制,严重出血需介入栓塞或手术止血。术后需监测血压、血红蛋白变化,避免剧烈活动。
消融区域可能形成坏死组织继发感染,出现发热、腹痛、白细胞升高等表现。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肠道菌群。需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治疗,必要时穿刺引流。
消融可能损伤正常肝组织导致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增高,严重者可出现肝衰竭。术后需监测肝功能指标,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片等保肝药物,限制蛋白质摄入。
膈肌、胃肠道、胆囊等邻近器官可能因热传导受损,表现为膈肌麻痹、消化道穿孔、胆囊炎等。轻度损伤可保守治疗,严重者需手术修复。术前精确定位和术中影像引导可降低风险。
消融不彻底可能导致肿瘤原位复发或新发病灶,多与肿瘤体积大、位置特殊有关。术后需定期复查增强CT或MRI,发现复发可考虑重复消融、手术切除或靶向药物治疗如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
术后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2周内避免负重和剧烈运动。饮食以低脂高蛋白为主,适量补充维生素,禁烟酒。按医嘱服用保肝药物,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定期复查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如出现持续发热、腹痛加重、皮肤黄染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