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跟手足口病是一种吗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不是同一种疾病,但均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临床表现有部分重叠。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2-6、8、10型引起,手足口病则多由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导致。两种病毒均属于小RNA病毒科,但血清型不同决定了疾病特征的差异。
疱疹性咽峡炎以突发高热、咽痛为主要症状,口腔后部可见灰白色疱疹,多局限于软腭、悬雍垂等部位。手足口病除口腔疱疹外,还会在手掌、足底及臀部出现斑丘疹或疱疹,部分患儿可能出现指甲脱落等特殊表现。
疱疹性咽峡炎并发症较少见,偶见脱水或热性惊厥。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可能出现脑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尤其肠道病毒71型感染时神经系统受累概率较高。
两者均通过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及接触传播,但手足口病传染性更强,易在托幼机构引起聚集性疫情。病毒可在玩具、餐具等物体表面存活较长时间。
均以对症治疗为主,疱疹性咽峡炎可选用开喉剑喷雾剂缓解咽痛,手足口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需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预防需注意隔离患者、加强手卫生,EV71灭活疫苗可预防重症手足口病。
患儿发病期间应保持口腔清洁,选择温凉流质饮食避免刺激溃疡。家长需每日检查皮肤疱疹是否继发感染,观察有无嗜睡、肢体抖动等重症征兆。恢复期仍具传染性,建议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1周,玩具餐具需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