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疱疹口腔炎症状

小儿病毒性疱疹口腔炎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疱疹、发热、拒食、流涎等症状,通常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症状发展可分为早期口腔黏膜充血水肿、进展期成簇水疱破溃形成溃疡、终末期伴随全身反应三个阶段。主要有口腔疼痛、牙龈红肿、淋巴结肿大、烦躁哭闹、脱水等典型表现。建议家长及时就医,避免患儿因疼痛导致进食困难。
患儿口腔黏膜出现针尖大小水疱,破溃后形成黄色浅溃疡,溃疡表面覆盖伪膜,触碰时疼痛明显。疼痛可能导致拒绝进食饮水,婴幼儿常表现为突然哭闹、流涎增多。家长可使用医生开具的利多卡因凝胶局部涂抹缓解疼痛,或让患儿少量多次饮用凉开水。避免酸性或刺激性食物加重黏膜损伤。
牙龈边缘及口腔前庭黏膜呈现鲜红色充血,严重时可见自发性出血。牙龈乳头肿胀呈火山口状,可能伴随口臭。单纯疱疹病毒直接攻击牙龈上皮细胞是主要原因。家长可用生理盐水棉球轻柔清洁口腔,医生可能开具阿昔洛韦颗粒抗病毒,配合康复新液含漱促进黏膜修复。
颌下及颈部淋巴结常出现蚕豆大小肿物,触诊质地柔软且有压痛,这是机体免疫系统激活的表现。通常伴随38-39℃中低度发热,发热期持续3-5天。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医生可能根据情况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合并细菌感染时需加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婴幼儿因口腔疼痛和发热会出现持续烦躁不安、睡眠中断、拒绝安抚等情况。这与病毒刺激三叉神经末梢及炎症介质释放有关。家长可保持环境安静凉爽,用纱布包裹冰块外敷颌下部位缓解不适。医生可能开具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辅助治疗。
因吞咽疼痛导致摄水量不足,患儿可能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裂、前囟凹陷等脱水体征。家长应鼓励少量多次饮用凉白开或口服补液盐,必要时静脉补液。可尝试用滴管或注射器沿口角缓慢喂水,避免使用奶瓶刺激溃疡面。
患儿饮食应选择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牛奶等,避免柑橘类水果等酸性食物。餐具需煮沸消毒,玩具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恢复期可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若出现持续高热、嗜睡或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