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遗尿的症状和危害有哪些

小儿遗尿是指5岁以上儿童在睡眠中不自主排尿的现象,主要症状包括夜间尿床、白天尿频尿急,可能伴随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长期遗尿可能导致皮肤感染、睡眠障碍,并影响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
睡眠中不自主排尿是核心表现,多发生在深睡眠阶段。部分患儿每周尿床3次以上,少数甚至每晚发生。这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膀胱容量较小或觉醒功能障碍有关。建议家长记录排尿日记,睡前2小时限制饮水,夜间定时唤醒排尿。
部分患儿合并白天尿频、尿急或排尿延迟,可能与膀胱过度活动或排尿习惯不良相关。表现为课间频繁如厕、突然憋尿动作,严重时出现尿失禁。可通过膀胱训练改善,如定时排尿、延迟排尿练习。
长期尿液刺激会阴部皮肤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或尿布疹,表现为局部红肿、瘙痒甚至溃烂。需及时清洁并涂抹氧化锌软膏,严重时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选择吸湿透气的棉质内衣有助于减少刺激。
约30%患儿出现自卑、焦虑或拒绝参加集体活动,尤其在被同伴嘲笑后症状加重。部分表现为情绪暴躁、学习成绩下降。家长应避免责备,可通过正性强化训练建立信心,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
少数遗尿由泌尿系统感染、糖尿病或脊柱隐裂导致,常伴随发热、多饮多尿或下肢感觉异常。若突然出现日间遗尿或既往已控尿后又复发,需排查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确诊后可针对性使用盐酸奥昔布宁片等药物。
家长应建立规律作息,晚餐后控制液体摄入,避免高糖或含咖啡因食物。使用尿床报警器联合行为训练效果较好,6个月有效率可达70%。若保守治疗无效,可遵医嘱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片等药物,但需监测电解质。定期复诊评估生长发育情况,多数患儿随着年龄增长症状逐渐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