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遗尿症需要做什么检查

儿童遗尿症通常需要做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脊柱磁共振、尿流动力学检查、心理评估等检查。遗尿症可能与遗传因素、膀胱功能异常、睡眠障碍、心理因素、神经系统发育延迟等原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病因。
尿常规是筛查泌尿系统感染和肾脏疾病的基础检查。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等指标,可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或肾炎等病理情况。若发现异常需进一步做尿培养或肾功能检查。家长需协助孩子留取清洁中段尿标本,避免标本污染影响结果准确性。
泌尿系统超声能直观显示肾脏、输尿管、膀胱的结构异常。可发现先天性畸形如重复肾、输尿管扩张,或后天性病变如膀胱壁增厚、残余尿量增多等情况。检查前需让孩子憋尿使膀胱充盈,检查过程中需配合变换体位。该检查无辐射且无创,适合儿童反复进行。
脊柱磁共振用于排查隐性脊柱裂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这类疾病可能影响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导致感觉或运动障碍性遗尿。检查时需要儿童保持静止20-30分钟,对幼儿可能需使用镇静剂。家长需提前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孩子对密闭空间的恐惧感。
尿流动力学检查可评估膀胱储尿和排尿功能。通过测量尿流率、膀胱压力等参数,判断是否存在膀胱过度活动症或排尿功能障碍。检查需经尿道插入细导管,可能引起短暂不适,适合5岁以上能配合的儿童。检查前需排空膀胱,检查中按指令完成憋尿和排尿动作。
心理评估采用问卷或访谈形式筛查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长期心理压力可能导致功能性遗尿,表现为夜间尿床但日间控尿正常。常用工具有儿童焦虑情绪量表、遗尿行为问卷等。家长需如实填写孩子的生活事件和情绪变化,避免隐瞒或夸大症状影响评估结果。
确诊遗尿症后,家长应建立排尿日记记录孩子的饮水量、排尿时间和尿床频率,睡前2小时限制液体摄入,避免摄入含咖啡因的饮料。日间定时提醒孩子排尿,夜间可使用尿床报警器建立条件反射。若发现孩子因尿床产生自卑心理,应及时给予情感支持,避免责备加重心理负担。多数原发性遗尿症随着年龄增长可自愈,继发性遗尿需针对病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