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样动脉硬化和动脉血管斑块一样吗

粥样动脉硬化和动脉血管斑块不完全相同,粥样动脉硬化是动脉血管斑块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粥样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动脉壁增厚、弹性下降,而动脉血管斑块是粥样动脉硬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体病变。
粥样动脉硬化是全身性动脉病变的病理过程,涉及脂质沉积、炎症反应和平滑肌细胞增生等多重机制。早期表现为动脉内膜脂质条纹,逐渐发展为纤维斑块,最终可能形成不稳定斑块。这一过程可导致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影响血液供应。典型症状包括运动后胸痛、间歇性跛行等,严重时可引发心肌梗死或脑卒中。诊断主要依靠血管超声、CT血管成像等检查,治疗需综合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常用药物有阿托伐他汀钙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
动脉血管斑块特指动脉壁上的局部病变结构,由脂质核心和纤维帽组成,是粥样动脉硬化的具体表现。斑块可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后者易破裂引发血栓。斑块形成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密切相关,常见于冠状动脉、颈动脉等部位。影像学检查可明确斑块大小和性质,治疗上除基础药物外,对高危患者可能需行支架置入术或动脉内膜剥脱术。日常需严格戒烟限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规律监测血脂水平。
预防两者进展需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每日摄入足量蔬菜水果,每周进行有氧运动,保持规律作息。已确诊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不可擅自调整药物剂量。出现胸闷加重、肢体无力等预警症状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