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外力撞击后肌肉肿胀疼痛

受外力撞击后肌肉肿胀疼痛通常是软组织损伤的表现,可能由肌肉挫伤、韧带拉伤或血肿等原因引起。轻微损伤可通过冷敷、制动休息等方式缓解,严重时需就医排除骨折或神经损伤。
受伤后24-48小时内使用冰袋冷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内出血,缓解肿胀和疼痛。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可用毛巾包裹防止冻伤。冷敷期间抬高患肢有助于促进静脉回流。
弹性绷带适度加压包扎可限制组织液渗出,但需注意松紧度,以不影响远端血液循环为宜。包扎时应从远心端向近心端缠绕,压力均匀分布。若出现肢体麻木、青紫需立即松解。加压可与冷敷同步进行,持续24-72小时。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或塞来昔布胶囊。严重血肿可能需配合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如三七伤药片、跌打丸。外用药可选择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局部涂抹。
急性期过后逐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待疼痛减轻后开始等长收缩训练。恢复期采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肌肉力量训练应从无负荷状态过渡到抗阻训练,避免过早负重导致二次损伤。
若肿胀持续加重、出现剧烈疼痛或关节畸形,可能提示骨折需X线检查。伴随皮肤青紫范围扩大、感觉异常时需排除神经血管损伤。开放性伤口或持续发热提示感染风险,应及时清创并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预防感染。
受伤后3天内避免热敷、按摩及饮酒,防止加重出血。恢复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如鸡蛋、鱼肉及西蓝花等。睡眠时保持患肢抬高姿势,日常活动使用护具保护。两周后症状未缓解或反复发作需复查磁共振明确深层组织损伤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