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过敏中药治疗方法

中医养生编辑 健康解读者
0次浏览

关键词: #过敏 #中药

皮肤过敏可通过中药内服、中药外洗、针灸疗法、穴位贴敷、拔罐疗法等方式治疗。皮肤过敏可能与风邪侵袭、湿热内蕴、血虚风燥、情志失调、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丘疹、脱屑、灼热感等症状。

1、中药内服

中药内服是治疗皮肤过敏的常用方法,适用于风热型、湿热型、血虚型等不同类型的皮肤过敏。风热型皮肤过敏可使用消风散加减,主要成分有荆芥、防风、蝉蜕等,有助于疏风清热止痒。湿热型皮肤过敏可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主要成分有龙胆草、黄芩、栀子等,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血虚型皮肤过敏可使用当归饮子加减,主要成分有当归、白芍、川芎等,能够养血润燥止痒。中药内服需要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用药。

2、中药外洗

中药外洗适用于局部皮肤过敏症状明显的患者,能够直接作用于患处,缓解瘙痒、红肿等症状。常用外洗方剂有苦参汤、黄柏汤等。苦参汤主要成分有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等,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功效。黄柏汤主要成分有黄柏、黄芩、黄连等,能够清热解毒、收敛止痒。外洗时药液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每日可洗1-2次,洗后轻轻擦干,避免用力摩擦。

3、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皮肤过敏症状。常用穴位有曲池、血海、三阴交、风市等。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属手阳明大肠经,具有清热解表、疏风止痒的作用。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属足太阴脾经,能够活血祛风、养血润燥。针灸治疗需要由专业中医师操作,根据患者体质和症状选择适当穴位和手法,一般每周治疗2-3次,10次为一个疗程。

4、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将中药粉末或膏剂贴敷于特定穴位,通过药物渗透和穴位刺激发挥治疗作用。常用贴敷穴位有神阙、涌泉、大椎等。神阙穴位于脐中部,贴敷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贴敷可引火下行、滋阴降火。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贴敷能疏风解表、清热止痒。贴敷药物多选用白芥子、吴茱萸、细辛等具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时间不宜过长,避免皮肤过敏加重。

5、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通过在皮肤表面形成负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过敏症状。常用拔罐部位有背部膀胱经、局部过敏部位等。走罐法适用于面积较大的皮肤过敏,通过在皮肤表面滑动罐具,达到疏通经络的作用。留罐法适用于局部症状明显的患者,罐具留置5-10分钟,能够活血化瘀、祛风止痒。拔罐后可能出现皮肤淤血、水泡等反应,属于正常现象,但皮肤破损、感染部位禁止拔罐,糖尿病患者慎用。

皮肤过敏患者平时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搔抓,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已知过敏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精神紧张。室内保持适宜温湿度,避免过于干燥或潮湿。洗澡水温不宜过高,减少使用碱性洗浴用品。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不可自行长期使用中药。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