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指的是哪些疾病

小儿麻痹通常是指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儿童。脊髓灰质炎可能导致肢体瘫痪、肌肉萎缩等严重后遗症,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患者需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咽痛等类似感冒的表现,随后可能出现肢体疼痛、肌肉无力甚至瘫痪。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治疗以支持疗法为主,包括卧床休息、对症处理,严重者需呼吸支持。预防措施主要为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
急性弛缓性麻痹是脊髓灰质炎的典型临床表现,属于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通常在发热后出现不对称的肢体无力或瘫痪,以下肢更为常见。瘫痪部位肌肉张力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部分患者可能遗留永久性肌肉萎缩和畸形。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病毒学检测和脑脊液检查。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矫形器使用等,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
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是口服减毒活疫苗的罕见并发症,发生率极低。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个体或未接种疫苗的密切接触者中。临床表现与野生型病毒引起的麻痹相似,但症状通常较轻。诊断需通过病毒分离和基因测序确认疫苗株感染。治疗原则与野生型病例相同,重点在于预防接种时严格筛查禁忌证。
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指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数十年后重新出现肌无力、疲劳和疼痛等症状。可能与运动神经元长期超负荷导致功能代偿失调有关。常见表现包括进行性肌无力、关节疼痛、呼吸困难和耐力下降。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通过康复训练、辅助设备和能量保存策略缓解症状。定期随访评估功能状态很重要。
某些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也可引起类似小儿麻痹的症状。这些病毒感染通常症状较轻,但免疫缺陷者可能出现严重神经系统表现。临床鉴别需依靠病毒学检测。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重症病例可考虑静脉免疫球蛋白。预防强调手卫生和环境卫生,目前无针对性疫苗。
对于疑似小儿麻痹症状的儿童,家长应立即就医并详细告知医生症状发展过程。保持患儿充分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病情。注意补充营养和水分,维持电解质平衡。康复期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肌肉训练,使用矫形器帮助改善功能。严格遵医嘱完成疫苗接种计划,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减少感染风险。定期随访评估生长发育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