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血常规检查,4种疾病会“现原形”!体检好帮手

孕前准备编辑 医言小筑
193次浏览

关键词: #体检 #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就像身体的"健康晴雨表",20块钱的检查费却能揪出不少健康隐患。这份看似简单的报告单里,藏着许多你可能不知道的健康密码。

一、贫血:血红蛋白数值在"报.警"

1、血红蛋白数值偏低时

成年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就要警惕贫血。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可能和挑食、月经量多有关。

2、红细胞形态变化

报告单上的MCV、MCH等指标能区分贫血类型。MCV偏小可能是缺铁,偏大则要警惕维生素B12缺乏。

3、容易被忽视的症状

头晕乏力、面色苍白、指甲变脆都可能是贫血信号。长期贫血会影响免疫力,需要及时干预。

二、感染:白细胞在"调兵遣将"

1、细菌感染的特征

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往往提示细菌感染。数值越高,感染程度可能越严重。

2、病毒感染的信号

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可能暗示病毒感染。流感、水痘等疾病常见这种变化。

3、特殊感染要当心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能与过敏或寄生虫感染有关,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认。

三、血液病:血小板在"拉警.报"

1、血小板减少的隐患

数值低于100×10⁹/L时,可能出现牙龈出血、皮肤瘀斑。严重减少会导致自发性出血。

2、血小板增多的风险

超过400×10⁹/L要警惕骨髓增生性疾病,也可能与缺铁、炎症有关。

3、形态异常要重视

报告单上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异常,可能提示某些血液系统疾病。

四、炎症:C反应蛋白在"发信号"

1、急性炎症指标

虽然不属于血常规项目,但常和血常规一起检查。数值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

2、慢性炎症监测

持续轻度升高可能与慢性炎症、自身免疫疾病有关,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判断。

3、心血管风险提示

近年研究发现,CRP轻度升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是重要的健康预警指标。

血常规检查前要注意:空腹8-12小时最理想,但少量饮水不影响结果;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女性避开月经期检查更准确。拿到报告单后别急着百度自查,指标轻微波动很常见,关键要看整体变化趋势。建议找专业医生解读,结合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定期体检时别嫌血常规"太基础",它可是发现健康问题的第一道防线。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