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疹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是什么

小儿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皮肤斑丘疹。治疗方式主要有隔离护理、对症支持、预防并发症、抗病毒治疗和疫苗接种。麻疹通常由病毒直接感染、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播、环境因素或未接种疫苗等原因引起。
患儿需单独隔离至出疹后5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强光刺激眼睛。家长需每日用温水清洁患儿皮肤,修剪指甲以防抓伤皮疹。衣物应选择柔软棉质材质,减少摩擦。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物理降温。
高热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退热。咳嗽剧烈者可选用小儿止咳糖浆缓解症状。结膜炎可用生理盐水清洗眼部分泌物,必要时使用更昔洛韦滴眼液。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可给予米汤、果汁等流质饮食。
麻疹易并发肺炎、喉炎、脑炎等。家长需观察患儿呼吸频率、意识状态等,若出现气促、嗜睡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可遵医嘱使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预防细菌感染。保持口腔清洁,可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预防口腔感染。
对于重症患儿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静脉注射利巴韦林注射液抑制病毒复制。合并细菌感染时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使用干扰素α2b喷雾剂可增强局部抗病毒效果,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最有效手段,初次接种在8月龄,18-24月龄加强免疫。接触麻疹患者后72小时内应急接种可减轻症状。疫苗需在2-8摄氏度冷藏保存,接种后可能出现低热、局部红肿等反应,一般1-2天自行缓解。
患儿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恢复期可逐渐增加鸡蛋羹、瘦肉粥等优质蛋白摄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皮疹消退后可能出现糠秕样脱屑,不可强行撕剥。居室每日通风换气,患儿用品需阳光暴晒或煮沸消毒。密切接触者应观察21天,出现发热立即就医。未接种疫苗的易感儿童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