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和脓毒血症的区别

新生儿败血症与脓毒血症的主要区别在于感染范围和严重程度。败血症指细菌等病原体侵入血液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脓毒血症则是败血症合并器官功能障碍或组织灌注不足的危重状态。两者可能由B族链球菌感染、大肠埃希菌感染、早产儿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引起,需通过血培养、炎症指标检测等手段确诊。
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体主要存在于血液循环中,常见为B族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脓毒血症的病原体不仅存在于血液,还会通过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器官,导致多器官感染灶形成。这两种情况均可能表现为发热或体温不升、喂养困难、皮肤花纹等症状。
败血症表现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包括白细胞计数异常、C反应蛋白升高。脓毒血症的炎症反应更为剧烈,常伴随降钙素原显著增高,并出现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可能引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败血症患儿可能出现轻度肝肾功能异常。脓毒血症必然伴随至少一个器官功能障碍,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少尿型肾衰竭或休克,需通过器官支持治疗维持生命体征。
败血症血培养阳性率约30-50%,炎症指标呈中度升高。脓毒血症除血培养阳性外,常合并乳酸水平超过4mmol/L,血清白蛋白低于25g/L等代谢紊乱表现,提示组织缺氧和能量危机。
败血症经敏感抗生素如注射用青霉素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治疗7-10天多可控制。脓毒血症需联合使用注射用美罗培南等广谱抗生素,并需要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等综合治疗,病死率显著高于单纯败血症。
对于疑似感染的患儿,家长需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尿量、皮肤颜色等变化。保持喂养卫生,接触婴儿前严格洗手。任何异常表现均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医疗机构会对高危新生儿进行产前B族链球菌筛查,实施预防性抗生素治疗以降低感染风险。出院后定期随访血常规和生长发育指标,警惕迟发型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