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会有什么感觉

胃出血患者通常会出现呕血、黑便、上腹疼痛、乏力头晕等症状。胃出血可能与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药物损伤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呕血是胃出血的典型表现,血液多呈咖啡渣样或鲜红色。当出血量较大时,血液可能直接从口腔呕出。呕血通常伴有恶心感,血液与胃酸混合后会产生特殊腥臭味。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疾病均可引发呕血症状。
血液在肠道内消化后形成柏油样黑便,具有特殊恶臭。少量出血可能仅表现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大量出血时黑便呈稀糊状。黑便症状可持续数日,常见于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引起的慢性出血。
胃出血常伴随上腹部隐痛或灼痛,疼痛多位于剑突下区域。溃疡性出血多呈现规律性餐后痛,恶性肿瘤所致出血多为持续性钝痛。疼痛程度与出血量无直接关联,但可能因胃酸刺激创面而加重。
急性大量出血会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心悸乏力等贫血症状。慢性失血患者可能仅表现为活动后气促、注意力不集中等轻度缺氧表现。血红蛋白低于70g/L时可出现明显头晕目眩。
短时间内失血超过1000ml可能引发失血性休克,表现为意识模糊、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危急症状。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溃疡穿孔等急症最易导致休克,需立即进行液体复苏和止血治疗。
胃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禁食期间通过静脉补充营养。恢复期饮食需从流质逐步过渡到低纤维软食,避免辛辣刺激性和过热食物。建议定期复查胃镜监测创面愈合情况,严格遵医嘱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泮托拉唑钠肠溶片等药物。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需配合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有肝硬化病史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