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性紫癜有哪些类型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儿童过敏性紫癜主要有单纯型、腹型、关节型、肾型和混合型五种类型。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疾病,多由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因素诱发,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腹痛、关节肿痛等症状。
单纯型过敏性紫癜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多见于下肢和臀部,呈对称分布,可伴有轻微瘙痒。紫癜大小不等,初为鲜红色,逐渐变为暗紫色,最终消退。单纯型通常不伴有其他系统症状,病情较轻,多数患儿可在数周内自愈。治疗上以休息、避免过敏原为主,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等抗过敏药物。
腹型过敏性紫癜除皮肤紫癜外,还伴有胃肠道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便血等。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严重者可出现肠套叠、肠穿孔等并发症。腹型过敏性紫癜需与急腹症鉴别,治疗上除抗过敏治疗外,还需禁食、补液,必要时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
关节型过敏性紫癜以关节肿痛为主要表现,多见于膝、踝等大关节,可伴有活动受限。关节症状多为一过性,不会造成永久性关节损害。治疗上以休息、局部冷敷为主,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
肾型过敏性紫癜是最严重的类型,表现为血尿、蛋白尿,严重者可发展为肾病综合征或肾功能衰竭。肾损害多在紫癜出现后1-2周发生,需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治疗上需积极控制原发病,必要时使用环磷酰胺片等免疫抑制剂,严重者需进行血浆置换。
混合型过敏性紫癜同时具备两种或以上类型的临床表现,如皮肤紫癜合并腹痛和关节肿痛。混合型病情较为复杂,需根据具体症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治疗上需兼顾各系统症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坚果等。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症状变化,如出现腹痛加剧、血尿、关节肿胀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钙剂,增强血管韧性,预防复发。定期随访尿常规,监测肾脏情况,直至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