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婴儿怎么护理常识

出生婴儿护理常识主要包括皮肤清洁、脐带护理、喂养方式、睡眠管理、体温监测等方面。新生儿皮肤娇嫩需用温水轻柔擦拭,脐带残端需保持干燥避免感染,母乳喂养建议按需哺乳,睡眠环境应保持安静舒适,体温维持在36-37℃为宜。家长需密切观察婴儿精神状态及排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新生儿皮肤屏障功能未完善,清洁时需使用37-40℃温水,无需每日使用沐浴露。重点清洁颈部、腋下、腹股沟等褶皱部位,洗后立即擦干并涂抹无香料婴儿润肤霜。尿布区排便后需用温水冲洗,避免用力擦拭导致皮肤破损。出现红疹或脱皮时,可短期使用氧化锌软膏隔离刺激。
脐带残端脱落前需保持干燥通风,每日用75%医用酒精棉签从根部向外螺旋消毒1-2次。避免尿布摩擦脐部,穿着衣物应宽松透气。正常脐带约7-14天脱落,若出现渗血、脓性分泌物或周围皮肤红肿,需及时就医处理。脱落初期创面可能少量渗液,可继续消毒至完全愈合。
母乳喂养新生儿应按需哺乳,每日8-12次,每次单侧乳房吸吮15-20分钟。配方奶喂养需严格按比例冲调,每3-4小时喂养60-90毫升。喂养后竖抱拍嗝10-15分钟防止吐奶。观察婴儿每日6-8次小便及3-4次大便,体重每周增长150-200克为正常指标。
新生儿每日需16-20小时睡眠,建议采用仰卧位防止窒息。睡眠环境温度维持在24-26℃,湿度50%-60%,避免包裹过厚。夜间可使用襁褓包裹增加安全感,但需确保髋关节能自由活动。连续睡眠超过4小时需唤醒喂奶,避免低血糖发生。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腋温36-37.2℃为正常范围。测量时需擦干腋窝,体温计紧贴皮肤5分钟。环境温度过低时可使用预热的包被保暖,避免使用电热毯。发热超过37.5℃或低温低于36℃持续2小时,需排查感染或代谢异常。
日常护理中需记录婴儿吃奶量、大小便次数及颜色变化,定期测量体重身高。接触婴儿前务必洗手,避免亲吻婴儿面部及手掌。衣物应选择纯棉材质并单独清洗,奶瓶等用品每日煮沸消毒。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避免洗澡,观察接种部位有无红肿。若出现拒奶、嗜睡、呼吸急促或皮肤黄染加重等情况,应立即前往儿科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