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检查小肠息肉

关键词: #肠息肉
关键词: #肠息肉
检查小肠息肉可通过胶囊内镜、小肠镜、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活检等方式进行。小肠息肉可能与遗传因素、长期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便血、肠梗阻等症状。
胶囊内镜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患者吞服带有微型摄像头的胶囊,摄像头在消化道内拍摄图像并传输至体外接收器。该方法适用于检查小肠黏膜病变,能清晰显示息肉的大小、形态和位置。检查前需空腹,但需避免进食高纤维食物。胶囊内镜对微小病变检出率较高,但无法进行活检或治疗。
小肠镜分为双气囊小肠镜和单气囊小肠镜,通过口腔或肛门插入,可观察全部小肠。该检查能直接观察息肉并取活检,必要时可进行息肉切除。检查前需清洁肠道,过程中可能需镇静麻醉。小肠镜对较大息肉或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但操作时间较长,可能存在穿孔风险。
CT或MRI小肠造影通过三维重建显示小肠结构,能发现较大息肉及并发症。患者需口服造影剂使小肠充盈,检查无创但辐射量需考虑。超声检查对小儿或孕妇较安全,但准确性受限。影像学检查适用于不能耐受内镜或评估息肉与周围组织关系的情况。
粪便潜血试验可筛查消化道出血,但特异性较低。血常规能判断贫血程度,肿瘤标志物如CEA升高可能提示恶性可能。这些检查不能确诊息肉,但可为内镜或影像学检查提供辅助依据。实验室检查适合作为初步筛查或监测手段。
通过内镜取得息肉标本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息肉性质的金标准。活检能区分炎性、增生性或腺瘤性息肉,判断是否存在癌变。取材需避开坏死组织,多点活检可提高准确性。病理结果将直接影响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
发现小肠息肉后应定期复查,根据医嘱调整检查频率。日常需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避免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出现持续腹痛、便血或排便习惯改变时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诊治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