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炎性肠息肉是什么意思

直肠炎性肠息肉是指直肠黏膜在慢性炎症刺激下形成的良性赘生物,属于炎性息肉的一种,常见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慢性肠道疾病患者。
直肠炎性肠息肉的形成与长期肠道炎症密切相关。慢性炎症导致黏膜上皮反复损伤修复,局部组织增生形成息肉样改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因持续免疫异常激活,肠黏膜屏障受损后易继发此类病变。
病理检查可见息肉表面覆盖正常肠黏膜上皮,间质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管扩张充血。与腺瘤性息肉不同,炎性息肉极少出现异型增生,癌变概率极低。
患者多表现为反复黏液血便、里急后重感,排便次数增加。部分患者伴随左下腹隐痛,症状发作期可能出现低热、乏力等全身炎症反应。
电子肠镜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手段,可见直肠黏膜充血水肿伴多发息肉样隆起。活检病理可明确性质,需与腺瘤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鉴别。粪便钙卫蛋白检测有助于评估炎症活动度。
基础治疗需控制原发炎症疾病,轻中度患者可选用美沙拉秦栓剂、氢化可的松泡沫剂局部给药。顽固病例可能需要使用硫唑嘌呤片等免疫抑制剂。直径超过1厘米的息肉建议内镜下切除。
患者日常需保持低渣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规律监测肠镜。适当补充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出现持续便血或腹痛加重时应及时复诊,警惕炎症性肠病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