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疳积的症状

小儿疳积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形体消瘦、腹部胀满、精神不振等症状。疳积是中医病名,多因喂养不当、脾胃虚弱或寄生虫感染引起,常见于1-5岁儿童。
患儿常出现拒食、厌食或偏食,进食量明显减少。长期食欲不振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家长需调整饮食结构,选择易消化食物如小米粥、山药泥,避免强迫进食。若伴随呕吐或腹泻,可能与胃肠功能紊乱有关,可遵医嘱使用醒脾养儿颗粒、婴儿健脾散等中成药调理。
皮下脂肪减少,体重增长缓慢或下降,面部及四肢肌肉松软。严重时可见肋骨显露、皮肤干皱。需定期监测身高体重曲线,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蒸蛋羹、鱼肉糜。寄生虫感染引起的消瘦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苯达唑颗粒、磷酸哌嗪宝塔糖等驱虫药。
腹部膨隆叩诊鼓音,可能伴有肠鸣音亢进或便秘。与脾胃运化失调、肠内积气有关。可采用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如南瓜、苹果泥。若腹胀持续加重,需排除肠梗阻等急腹症。
表现为活动减少、表情淡漠、易哭闹或嗜睡。长期营养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贫血,出现面色苍白、指甲脆薄。家长应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补充含铁食物如猪肝粉、菠菜泥,必要时遵医嘱服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
大便性状改变,多见酸臭溏便或干结羊粪状,部分患儿粪便中可见未消化食物残渣。与消化酶分泌不足或肠道菌群失调相关。可短期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避免滥用导泻药。寄生虫感染时可能出现黏液便,需粪检确诊。
日常护理需建立规律进食习惯,少量多餐,避免生冷油腻食物。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促进消化吸收,睡前可热敷中脘穴。若出现发热、严重腹泻或体重持续下降,应及时就医排查感染性或代谢性疾病。中医推拿捏脊疗法对改善脾胃功能有一定帮助,但需由专业医师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