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的分度及临床表现

关键词: #腹泻
关键词: #腹泻
腹泻按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临床表现包括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改变及伴随症状。
轻度腹泻每日排便3-5次,粪便呈糊状或水样,可能伴有轻微腹痛或腹胀。通常由饮食不当、受凉或轻度胃肠功能紊乱引起。患者精神状态良好,无明显脱水表现。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和休息缓解症状。避免进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适量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有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
中度腹泻每日排便6-10次,粪便呈稀水样,可能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常伴随明显腹痛、肠鸣音亢进及低热。部分患者出现轻度脱水症状如口干、尿量减少。可能与肠道感染、食物过敏或药物副作用有关。除饮食调整外,需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保护肠黏膜或调节菌群。若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发热,应及时就医。
重度腹泻每日排便超过10次,粪便呈大量水样便或米泔水样,常伴喷射性呕吐、高热及严重脱水症状如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多由霍乱弧菌、轮状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或炎症性肠病急性发作导致。需立即就医进行静脉补液,并可能需使用诺氟沙星胶囊、消旋卡多曲颗粒等抗感染或抑制肠液分泌的药物。严重电解质紊乱者可出现肌痉挛或意识障碍,需住院监护治疗。
腹泻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米粥、面条等低渣食物,避免乳制品和高糖食物。注意手卫生及餐具消毒,婴幼儿需及时更换尿布以防臀红。若腹泻伴随血便、持续高热或意识改变,须紧急就医。恢复期可逐步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帮助肠道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