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瘙痒中医怎么治疗

外阴瘙痒可通过中药内服、中药外洗、针灸、饮食调理、情志调节等方式治疗。外阴瘙痒可能与湿热下注、肝肾阴虚、虫菌感染、情志失调、外阴局部刺激等因素有关。
湿热下注型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龙胆草、黄芩清热燥湿,栀子泻火除烦,泽泻利水渗湿。肝肾阴虚型可用知柏地黄丸,以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肝肾,知母、黄柏清虚热。虫菌感染需配伍苦参、百部等杀虫止痒药。中药汤剂需由中医师辨证开具,避免自行用药。
蛇床子、地肤子、苦参各30克煎汤熏洗,可燥湿杀虫止痒。黄柏、野菊花、金银花煎水坐浴能清热解毒。外洗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7-40℃,每日1-2次,每次15分钟。皮肤破损时禁用刺激性药物,过敏体质者需先做皮肤测试。
选取三阴交、血海、蠡沟等穴位针刺,配合艾灸关元、气海穴,可调理肝脾肾三经气血。耳针取外生殖器、神门、内分泌等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孕妇及经期女性慎用,皮肤感染部位禁止针刺。
湿热型宜食绿豆、薏苡仁、冬瓜等清热利湿食材,忌辛辣油腻。阴虚型可服枸杞、黑芝麻、桑葚等滋阴之品。日常避免过量食用海鲜、芒果等发物,保持饮食清淡。合并糖尿病者需控制糖分摄入,防止血糖波动加重瘙痒。
肝郁气滞者可配合逍遥散疏肝解郁,平时通过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疏导情绪。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焦虑紧张诱发瘙痒。配偶应共同参与心理疏导,减少因疾病导致的亲密关系障碍。长期顽固性瘙痒需排除焦虑症等精神因素。
治疗期间需穿着纯棉透气内裤,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搔抓以防继发感染。忌用碱性肥皂或洗液过度清洁,月经期勤换卫生巾。合并糖尿病、阴道炎等基础疾病者需同步治疗原发病。若瘙痒持续2周未缓解或伴随分泌物异常、皮肤溃烂等情况,应及时到妇科或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