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早产儿

早产儿通常是指胎龄不足37周出生的新生儿,可能与胎盘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妊娠、感染、子宫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
胎盘前置或胎盘早剥会导致胎儿供氧不足,引发子宫收缩提前分娩。孕妇可能出现无痛性阴道出血、宫缩频繁等症状。需通过超声监测胎盘位置,必要时使用硫酸镁注射液抑制宫缩,严重时需紧急剖宫产终止妊娠。
子痫前期或妊娠期高血压可能造成胎盘血流灌注不足,表现为血压超过140/90mmHg、蛋白尿、水肿等。治疗需使用盐酸拉贝洛尔片控制血压,配合卧床休息,病情进展时需提前终止妊娠。
双胎或三胎妊娠使子宫过度扩张,容易诱发早产宫缩。孕妇会感觉腹部紧绷、下坠感明显。建议减少活动量,必要时使用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维持妊娠,但多数多胎妊娠仍会在34-36周分娩。
细菌性阴道病或绒毛膜羊膜炎会刺激前列腺素分泌引发宫缩,常伴随分泌物异味、发热等症状。需进行阴道分泌物培养,使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抗感染,配合宫缩抑制剂延长孕周。
子宫畸形或宫颈机能不全可能导致胎膜早破,典型表现为突然大量液体流出。宫颈环扎术可在孕14-18周实施,配合盐酸利托君片抑制宫缩,但仍有较高早产风险。
预防早产需定期产检监测高危因素,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出现规律宫缩、阴道流血或流液时需立即就医。早产儿出生后需注重体温维持和喂养支持,母乳喂养时可采用袋鼠式护理促进发育,定期随访神经系统和生长发育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