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后黄脓性分泌物

剖腹产后出现黄脓性分泌物可能与切口感染、子宫内膜炎、阴道炎等因素有关,需及时就医排查。常见原因包括细菌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卫生护理不当等,通常伴随发热、局部红肿疼痛、分泌物异味等症状。
剖腹产手术切口若未妥善护理可能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菌感染,表现为切口渗液呈黄脓状,周围皮肤发红发热。需医生进行分泌物培养,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切口需每日消毒换药,避免沾水。
产后子宫内膜创面感染常见B族链球菌或厌氧菌侵袭,导致恶露转为黄绿色脓性并伴下腹坠痛。可能伴随体温超过38℃。需超声检查确认宫腔情况,医生可能开具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联合治疗,必要时行宫腔引流。
产后抵抗力下降易诱发细菌性阴道病或滴虫性阴道炎,脓性分泌物可能经阴道污染切口。典型症状包括外阴瘙痒、分泌物鱼腥味。可遵医嘱使用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甲硝唑阴道泡腾片局部用药,同时保持会阴干燥清洁。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未及时控制时,细菌可能经血行播散至生殖系统,表现为脓性分泌物与乳房胀痛并存。需同步治疗乳腺炎,医生可能推荐蒲公英颗粒配合头孢呋辛酯片,乳腺脓肿形成时需穿刺引流。
极少数情况下宫腔纱布或缝线残留可导致持续化脓,分泌物中偶见线结排出。需通过妇科检查或超声确认,必要时在宫腔镜下取出异物,并配合盐酸莫西沙星片预防继发感染。
剖腹产术后应每日观察切口状态,使用碘伏棉签由内向外消毒,42天内禁止盆浴。哺乳期用药需告知医生,选择L1级安全药物。出现分泌物增多、发热等症状时,家长需立即陪同就医,避免自行冲洗阴道或服用抗生素。恢复期建议穿戴纯棉内裤并勤换卫生巾,饮食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以促进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