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肿是什么病症

胰腺囊肿是胰腺内或周围形成的囊性病变,可分为真性囊肿和假性囊肿两大类,可能与胰腺炎、外伤、遗传因素或肿瘤相关。
真性囊肿内壁有上皮细胞覆盖,多为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导致。先天性胰腺囊肿常见于儿童,可能与多囊肾等遗传病相关;潴留性囊肿多因胰管阻塞导致胰液积聚,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隐痛或消化不良。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囊壁光滑的圆形病灶,部分需通过超声内镜或穿刺活检明确性质。
假性囊肿占比最高,多继发于急性胰腺炎或胰腺外伤,囊壁由纤维组织构成无上皮覆盖。患者常有持续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囊肿较大时可压迫胃部引起进食困难。CT检查显示囊液密度不均,可能合并感染或出血。部分假性囊肿会自行吸收,但直径超过6厘米或存在感染时需引流治疗。
包括浆液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性肿瘤,前者多为良性,后者有恶变倾向。患者可能长期无症状,或表现为体重下降、黄疸等。影像学特征为多房性囊肿伴分隔,增强扫描可见囊壁强化。确诊需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测,疑似恶性者应手术切除。
主要由包虫病感染引起,在我国牧区相对多见。囊肿内含有子囊和头节,超声检查可见特征性"囊中囊"表现。患者可能伴随过敏反应或胆道梗阻症状,治疗需完整切除囊肿并配合阿苯达唑片等抗寄生虫药物。
未及时处理的囊肿可能引发感染性休克、胰瘘或腹腔出血。假性囊肿破裂会导致胰源性腹水,肿瘤性囊肿可能转移至肝脏。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腹痛或呕血时需紧急处理,必要时行囊肿空肠吻合术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囊肿患者应避免饮酒及高脂饮食,急性期需禁食配合肠外营养。定期复查超声或CT监测囊肿变化,术后患者需检测血糖预防继发性糖尿病。建议选择低纤维、低糖的饮食模式,合并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时可补充胰酶肠溶胶囊。出现消化不良或脂肪泻症状时,应及时检查粪便弹性蛋白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