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结膜炎是什么

病毒性结膜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结膜炎症,主要表现为眼红、眼痒、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病毒性结膜炎主要有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等类型,通常具有传染性,可通过接触传播。
腺病毒性结膜炎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表现为双眼充血、水样分泌物增多,可能伴有咽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病与直接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或污染物有关,潜伏期5-12天。治疗以局部冷敷、人工泪液缓解症状为主,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更昔洛韦滴眼液、干扰素滴眼液等抗病毒药物。患者需隔离7-14天,避免交叉感染。
单纯疱疹性结膜炎多由HSV-1型病毒引起,特征为单侧眼睑疱疹伴结膜充血,可能出现角膜树枝状溃疡。常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病毒潜伏于三叉神经节。急性期需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滴眼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抗病毒,配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促进角膜修复。复发频繁者可考虑长期口服阿昔洛韦片预防。
肠道病毒性结膜炎多由柯萨奇病毒或埃可病毒引起,常见于夏秋季,表现为突发眼红、眼痛伴大量水样分泌物,可能合并发热、咽峡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儿童多见。治疗以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滴眼液,合并细菌感染时加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需注意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
传染性软疣性结膜炎由痘病毒引起,特征为眼睑缘珍珠样丘疹伴滤泡性结膜炎,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儿童多发,潜伏期2-7周。治疗需由医生刮除软疣小体,局部涂抹碘酊,结膜炎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干扰素α2b滴眼液。患者衣物需煮沸消毒,避免搔抓导致自体接种。
麻疹性结膜炎是麻疹病毒感染的早期表现,表现为畏光、流泪伴结膜充血,科氏斑出现前1-2天发生。具有高度传染性,通过飞沫传播。治疗需隔离至出疹后5天,眼部症状可冷敷缓解,继发细菌感染时遵医嘱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重点在于接种麻疹疫苗预防,接触者72小时内注射免疫球蛋白可减轻症状。
病毒性结膜炎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揉眼,单独使用毛巾、枕头等物品,用后煮沸消毒。急性期禁止佩戴隐形眼镜,外出可戴防护眼镜减少刺激。饮食宜清淡,多补充维生素A、C增强免疫力。若出现视力下降、剧烈眼痛或角膜混浊需立即就医,警惕病毒性角膜炎等并发症。痊愈后需更换眼部化妆品,避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