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睑下的小疙瘩是怎么回事

眼睑下的小疙瘩可能是睑腺炎、睑板腺囊肿或汗管瘤等引起的,通常与细菌感染、腺体堵塞或皮肤代谢异常有关。
睑腺炎俗称麦粒肿,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表现为眼睑边缘红肿热痛的小硬结。发病初期可局部热敷促进炎症消退,若形成脓液需就医切开引流。常见治疗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红霉素眼膏、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用手挤压,防止感染扩散。
睑板腺囊肿又称霰粒肿,因睑板腺出口阻塞导致脂质积聚形成无痛性结节。较小囊肿可通过热敷和按摩缓解,较大囊肿需手术刮除。可能与用眼卫生不良、油脂分泌异常有关,表现为眼睑皮下圆形肿块。合并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氯霉素滴眼液、氧氟沙星眼膏等抗感染药物。
汗管瘤是汗腺导管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好发于下眼睑,呈肤色或淡黄色小丘疹。通常无须治疗,若影响美观可采用激光或冷冻去除。发病与内分泌失调、遗传因素相关,妊娠期可能加重。日常需注意防晒,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
接触花粉、化妆品等过敏原可能导致眼睑皮肤出现瘙痒性小疹子。需立即停用致敏产品,冷敷缓解肿胀,严重时口服氯雷他定片或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常伴有眼睑水肿、流泪等症状,过敏体质者应定期更换枕巾,避免揉眼。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可引起眼睑疣体,表现为扁平褐色小疙瘩。具有传染性,需避免抓挠,临床常用咪喹莫特乳膏、干扰素凝胶治疗,顽固性疣体可通过液氮冷冻去除。免疫力低下者易复发,需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
日常应保持眼部清洁,避免使用过期化妆品,化妆工具定期消毒。出现持续增大、视力受影响或反复发作的小疙瘩,应及时到眼科就诊排查病因。饮食宜清淡,减少高糖高脂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维护睑板腺功能。避免长时间用眼,每用眼1小时休息5分钟,可做眼保健操促进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