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疾病有哪些种类和症状

玻璃体疾病主要包括玻璃体混浊、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积血、玻璃体炎症及遗传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常见症状有飞蚊症、闪光感、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玻璃体混浊多表现为眼前黑影飘动;玻璃体后脱离可能伴随闪光感;玻璃体积血可导致突发性视力模糊;炎症或感染时可能出现眼红、眼痛;遗传性疾病常自幼出现进行性视力损害。
玻璃体混浊多由年龄增长、近视或外伤导致玻璃体液化,胶原纤维凝聚形成漂浮物。患者自觉眼前有斑点、丝状或蛛网状黑影随眼球转动飘移,尤其在明亮背景下更明显。生理性混浊无须治疗,若影响生活可考虑玻璃体激光消融术或玻璃体切除术。病理性混浊需排查视网膜裂孔、葡萄膜炎等原发病,遵医嘱使用卵磷脂络合碘片、普罗碘铵注射液等促进吸收。
玻璃体后脱离是玻璃体与视网膜内界膜分离的过程,常见于中老年或高度近视人群。典型症状为突发闪光感(类似闪电或火花),可能伴随飞蚊增多。多数为良性过程,但需警惕视网膜撕裂风险。若出现视野缺损需立即就医,必要时行视网膜激光封堵术。日常避免剧烈运动,可遵医嘱使用氨碘肽滴眼液改善代谢。
玻璃体积血多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或外伤导致血管破裂。表现为突发无痛性视力下降,严重时仅存光感。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并抬高头部,遵医嘱使用止血敏注射液、云南白药胶囊等止血药物。出血未吸收或合并视网膜脱离时,需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激光治疗。
玻璃体炎症常继发于葡萄膜炎、眼内炎或全身感染。症状包括眼红、眼痛、畏光及雾视,玻璃体可见炎性细胞或脓性渗出。需针对病因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严重感染需玻璃体注药或手术清除脓液,同时治疗原发感染灶。
遗传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如Wagner综合征、Stickler综合征等,多与胶原蛋白基因突变有关。患儿早期即可出现玻璃体液化、视网膜格子样变性,伴随近视、夜盲或听力异常。需定期眼底检查预防视网膜脱离,必要时行预防性激光治疗。基因检测可辅助诊断,家族成员应进行筛查。
玻璃体疾病患者应避免剧烈晃动头部或重体力劳动,高度近视者每年需散瞳查眼底。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C及锌元素,如胡萝卜、蓝莓、深海鱼等。出现闪光感持续加重、视野缺损或视力骤降时须立即就诊,避免延误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时机。术后患者需按医嘱保持特定体位,定期复查眼压及眼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