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过敏搔痒中医治疗

皮肤过敏瘙痒可通过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拔罐、饮食调理等方式治疗。皮肤过敏瘙痒可能与风邪侵袭、湿热内蕴、血虚风燥、情志失调、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红肿、丘疹、脱屑、抓痕、夜间加重等症状。
风邪侵袭者可选用消风散加减,湿热内蕴者可用龙胆泻肝汤,血虚风燥者适合当归饮子。消风散主要成分有荆芥、防风、蝉蜕等,有助于祛风止痒。龙胆泻肝汤含龙胆草、栀子、黄芩等,可清热利湿。当归饮子以当归、生地黄、白芍为主,能养血润燥。中药需由中医师辨证后开具,避免自行用药。
急性期可用马齿苋、黄柏煎汤冷敷,慢性期可用苦参、地肤子煎汤外洗。青黛散、三黄洗剂等中成药外用药可直接涂抹患处。青黛散含青黛、滑石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功效。三黄洗剂由黄芩、黄柏、黄连组成,适用于湿热型皮肤瘙痒。外用药使用前需清洁皮肤,出现刺激反应应立即停用。
常选取曲池、血海、三阴交等穴位,配合大椎、风市等穴位。曲池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可疏风清热。血海穴能活血祛风,三阴交可调理肝脾肾三经。针灸需由专业医师操作,体质虚弱者应采用轻刺激手法。针灸后可配合艾灸神阙穴以增强免疫力,每周治疗2-3次为宜。
在背部膀胱经走罐可祛风除湿,在瘙痒局部留罐能活血止痒。走罐时沿脊柱两侧膀胱经从上至下推动,至皮肤潮红为度。局部留罐选择瘙痒明显处,时间控制在5-10分钟。皮肤破损、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拔罐。拔罐后要注意保暖,避免立即洗澡。
湿热体质者应少食辛辣油腻,多食绿豆、薏苡仁等清热利湿食物。血虚者可适量食用红枣、黑芝麻等补血食材。过敏期间忌食海鲜、羊肉等发物,避免饮酒。日常可饮用金银花、菊花代茶饮,有助于清热解毒。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持规律进食时间。
皮肤过敏瘙痒患者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搔抓皮肤。洗澡水温不宜过高,减少使用碱性洗浴用品。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定期更换床单被罩。注意调节情绪,避免焦虑紧张加重症状。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皮肤感染,应及时到中医皮肤科就诊。治疗期间要遵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更换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