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长牙齿的症状

小儿长牙齿的症状主要有牙龈红肿、流口水增多、咬东西、烦躁不安、低热等。长牙是婴幼儿生长发育的正常过程,通常从6个月左右开始,持续到2-3岁。
长牙时牙龈会出现红肿现象,这是牙齿突破牙龈组织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牙龈可能呈现轻微充血或肿胀,触摸时有硬结感。家长可用干净的手指轻轻按摩牙龈缓解不适,或提供专用牙胶玩具帮助磨牙。避免使用含有药物成分的牙龈舒缓剂,防止婴幼儿误吞。
长牙会刺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婴幼儿流口水明显增多。唾液中含有消化酶,可能引起口周皮肤发红或出现皮疹。家长需及时用柔软纱布擦拭口水,保持口周皮肤干燥清洁,必要时涂抹婴幼儿专用护肤霜。流口水现象会随着牙齿萌出逐渐减少。
婴幼儿长牙期会频繁咬手指、玩具等物品,这是通过压力缓解牙龈不适的本能行为。家长可提供安全卫生的磨牙棒或冷藏过的牙胶,低温能暂时麻痹牙龈神经减轻疼痛。需注意避免婴幼儿接触细小物品,防止误吞或窒息。咬东西行为通常在牙齿完全萌出后自行消失。
牙齿萌出时的胀痛感会使婴幼儿出现哭闹、易怒、睡眠不安等情绪变化。这种不适多在夜间加重,影响正常作息。家长可通过拥抱安抚、分散注意力等方式缓解婴幼儿焦虑。若症状持续影响进食和睡眠,可咨询医生是否需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镇痛剂。
部分婴幼儿长牙期间可能出现体温轻微升高,一般不超过38℃。这种低热是牙龈局部炎症引起的生理性反应,通常1-2天自行消退。家长应让婴幼儿多饮水,保持环境通风,避免过度包裹。若体温超过38.5℃或持续超过24小时,需就医排除其他感染性疾病。
长牙期间家长需注意婴幼儿口腔清洁,可用纱布蘸温水轻柔擦拭牙龈和新生牙齿。提供富含钙质的辅食如酸奶、豆腐等促进牙齿发育。避免给婴幼儿食用过硬或过甜食物,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若出现持续高热、拒食、牙龈严重肿胀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排除其他口腔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