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什么疾病

关键词: #消化不良
关键词: #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疾病,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痛或烧灼感,但无器质性病变。
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胃酸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部分患者存在胃排空延迟或胃容受性舒张功能受损,导致食物滞留引发不适。精神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可能通过脑-肠轴影响胃肠功能。
典型症状包括餐后饱胀感、进食少量食物即产生饱腹感、上腹部隐痛或灼热感。症状可能持续数月,时轻时重,常因情绪波动、饮食不当诱发。部分患者伴有嗳气、恶心等非特异性表现,但无体重明显下降或报警症状。
诊断需符合罗马IV标准:存在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痛或烧灼感等症状至少6个月,近3个月持续存在;胃镜检查未发现溃疡、肿瘤等器质性疾病;症状与排便无关。需排除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重叠情况。
可遵医嘱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改善胃排空;抑酸剂如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铝碳酸镁咀嚼片缓解烧心症状;对于焦虑抑郁明显者可能需要盐酸帕罗西汀片等抗焦虑药物。药物选择需个体化。
建议少食多餐、避免高脂辛辣食物;进餐时充分咀嚼,餐后适度活动;戒烟限酒,规律作息。可通过腹式呼吸训练、正念减压等方式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记录饮食日记有助于识别诱发因素。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保持规律饮食,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粥类、蒸煮蔬菜,避免咖啡、碳酸饮料等刺激性饮食。适当进行散步、瑜伽等温和运动促进胃肠蠕动。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呕血、黑便、消瘦等报警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心理疏导对伴有情绪障碍的患者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