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什么意思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属于支原体属,是导致非典型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发热、咽痛等,儿童和青少年为高发人群。感染后可通过血清学检测或核酸检测确诊,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最小原核生物,无细胞壁结构,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天然耐药。其基因组较小,具有特殊的顶端结构蛋白,可黏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在体外培养需特殊培养基,生长缓慢,需7-21天形成典型油煎蛋样菌落。
主要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在密闭环境中易造成集体感染。潜伏期较长,通常为2-3周,患者在症状出现前即具有传染性。学校、托幼机构等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家庭成员间续发感染概率较高。
起病缓慢,初期表现为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随后出现阵发性刺激性干咳,夜间加重。部分患者伴有胸骨后疼痛,发热多为中低热。肺部听诊可能正常,胸片可见斑片状浸润影,以下叶多见。约25%感染者可能出现皮疹等肺外表现。
血清学检测IgM抗体阳性可提示近期感染,但需注意窗口期影响。核酸检测具有较高敏感性,咽拭子标本采集后需低温保存。培养法虽为金标准,但因耗时长临床少用。血常规多显示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C反应蛋白可增高。
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干混悬剂为首选,耐药地区可选用四环素类或多西环素片。咳嗽剧烈者可短期使用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糖浆。治疗周期通常需10-14天,重症患者需住院观察。接触者预防可考虑阿奇霉素颗粒单剂口服。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应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呼吸道湿润。饮食宜清淡,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咳嗽症状可能持续2-4周。家庭成员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隔离,对门把手等高频接触表面定期消毒。儿童患者若出现呼吸急促或高热不退,家长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