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有没有后遗症

药物性肝损伤可能有后遗症,但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后不会遗留长期损害。药物性肝损伤的后遗症风险与肝损伤程度、治疗时机及基础肝病等因素相关。
轻度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及时干预后通常预后良好,肝功能可完全恢复正常。这类情况多见于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短期过量使用,及时停用肝毒性药物并辅以护肝治疗,肝脏自我修复能力较强,一般不会产生纤维化或慢性病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短暂性胆红素升高或转氨酶波动,但3-6个月内多能逐渐恢复。
中重度肝损伤可能遗留肝纤维化、脂肪变性等结构性改变。长期使用抗结核药物或抗肿瘤药物引起的肝损伤,若未及时控制,可能发展为药物性肝硬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特殊药物导致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样损伤,少数患者会转为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原有慢性乙肝、脂肪肝等基础肝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后更易出现肝功能持续异常。
建议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避免再次使用同类肝毒性药物。日常需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限制酒精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时应及时复查,肝硬化患者需每3-6个月进行超声和肝弹性检测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