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肌炎是什么病症

小儿心肌炎是指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免疫反应等因素引起的心肌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小儿心肌炎可能由柯萨奇病毒感染、腺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药物毒性反应、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对症治疗、重症监护等方式治疗。建议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柯萨奇病毒是引起小儿心肌炎的常见病原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病毒可直接侵犯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患儿可能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心悸、气促等心肌炎表现。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干扰素α2b注射液、免疫球蛋白等药物。
腺病毒感染也是小儿心肌炎的常见病因,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毒可经血液循环到达心肌组织,引起心肌细胞损伤。患儿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继而出现心肌受累表现。治疗上可选用更昔洛韦注射液、阿昔洛韦片、胸腺肽肠溶片等药物。
部分小儿心肌炎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机体产生抗心肌抗体导致心肌损伤。这类患儿往往起病较隐匿,病情进展相对缓慢。治疗上可考虑使用泼尼松片、甲泼尼龙注射液、环孢素软胶囊等免疫抑制剂。
某些药物如阿霉素、环磷酰胺等具有心脏毒性,可能导致药物性心肌炎。患儿通常在用药后出现心肌损伤表现,及时停药是关键。治疗上可使用辅酶Q10胶囊、维生素C注射液、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等心肌营养药物。
虽然较少见,但白喉杆菌、链球菌等细菌感染也可引起小儿心肌炎。细菌毒素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或通过免疫机制导致心肌炎症。治疗上需针对病原菌使用敏感抗生素,如青霉素钠注射液、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等。
小儿心肌炎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上宜选择易消化、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肉、蛋类、新鲜蔬菜等。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恢复期可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但需避免过度劳累。若出现气促加重、面色苍白等情况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