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腹泻大便会变稀

消化内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17次浏览

关键词: #腹泻 #大便

腹泻时大便变稀主要与肠道水分吸收减少、肠蠕动加快以及肠道炎症刺激有关。腹泻可分为渗透性、分泌性、渗出性和动力性四种类型,每种类型均会导致大便性状改变。

1、肠道水分吸收减少

正常情况下结肠会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形成成形粪便。腹泻时肠黏膜受损或功能紊乱,水分吸收能力下降,导致大量液体滞留于肠腔。渗透性腹泻常见于乳糖不耐受患者,未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形成高渗环境;分泌性腹泻如霍乱弧菌感染,细菌毒素激活肠上皮细胞氯离子通道,大量水分被动进入肠腔。

2、肠蠕动异常加快

肠道平滑肌收缩频率增加会缩短食糜在结肠的停留时间。动力性腹泻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精神因素通过脑肠轴加速肠蠕动;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素直接刺激肠道运动。肠内容物快速通过肠道,水分未被充分吸收即排出。

3、肠道炎症反应

细菌性痢疾等感染性腹泻中,病原体侵袭肠黏膜引发炎症,导致黏液分泌增加、肠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炎性渗出物与粪便混合。这类渗出性腹泻的粪便常带有脓血或黏液。

4、消化酶分泌不足

慢性胰腺炎或胆道梗阻时,脂肪酶和胆汁酸缺乏导致脂肪消化障碍。未吸收的脂肪酸使肠腔渗透压升高,同时脂肪酸刺激结肠分泌水分,形成脂肪泻。粪便多呈油腻状且带有恶臭,严重时可见油滴漂浮。

5、肠道菌群失衡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能破坏肠道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过度繁殖产生毒素。艰难梭菌感染时产生的A/B毒素损伤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导致蛋白质和液体渗出。菌群失调性腹泻粪便多呈绿色水样,伴有发酵气味。

腹泻期间需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饮食选择低脂低渣的米汤、面条等,避免牛奶等可能加重肠胀气的食物。若腹泻持续超过3天、出现发热或血便,应及时就医排查感染性或器质性疾病。轮状病毒疫苗可预防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注意食品卫生能有效减少感染性腹泻发生。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