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怎么治疗

关键词: #小儿
关键词: #小儿
小儿麻痹症通常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可通过疫苗接种、对症支持、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可能损伤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无力或瘫痪。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导致小儿麻痹症的主要病原体,属于肠道病毒属。病毒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进入人体,在肠道内繁殖后侵入神经系统。感染初期可能出现发热、头痛、咽痛等非特异性症状,随后部分患者发展为肢体弛缓性瘫痪。预防措施以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为核心,治疗需隔离患者并加强排泄物消毒。
未完成疫苗接种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先天性免疫缺陷、营养不良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可能增加瘫痪风险。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肌力减退,常见下肢不对称瘫痪。治疗需维持呼吸道通畅,对重症患者可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同时需纠正营养不良状态。
病毒侵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会导致永久性损害。急性期可见肌肉震颤、腱反射消失,慢性期出现肌肉萎缩和关节畸形。早期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注射液等神经营养药物,后期需通过矫形器固定关节,预防足下垂等并发症。
延髓受累时可危及生命,表现为吞咽困难、呼吸困难。需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药物治疗包括注射用盐酸氨溴索促进排痰,同时需预防吸入性肺炎,定期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
瘫痪后遗症需长期康复干预。物理治疗包括低频脉冲电刺激、水疗和运动疗法,手术矫正适用于严重关节畸形如跟腱延长术。可配合使用复方丹参滴丸改善局部循环,日常使用支具维持肢体功能位,定期评估肌力恢复情况。
预防小儿麻痹症最有效的方法是按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包括口服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患儿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神经损伤。恢复期需坚持康复锻炼,家长应协助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每日3-4次,每次15-20分钟,同时保证充足蛋白质摄入促进肌肉修复,定期随访神经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