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积水怎么治疗好

小儿肾积水可通过保守观察、药物治疗、输尿管支架置入术、肾盂成形术、肾造瘘术等方式治疗。小儿肾积水通常由先天性输尿管狭窄、膀胱输尿管反流、尿路结石、神经源性膀胱、肿瘤压迫等原因引起。
轻度肾积水且无肾功能损害时,可定期超声监测积水变化。每3-6个月复查泌尿系统超声,观察肾盂分离程度是否进展。日常需记录患儿排尿频率、尿量及有无哭闹等不适症状。若积水稳定且无感染迹象,可能随生长发育自行缓解。
合并尿路感染时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存在膀胱过度活动可选用酒石酸托特罗定口服溶液。用药期间需监测尿液常规及肾功能,避免药物蓄积。药物治疗无法解除机械性梗阻,需配合其他干预措施。
适用于输尿管中下段狭窄或外源性压迫病例。通过膀胱镜将双J管置入输尿管,维持尿液引流3-6个月。术后可能出现血尿、膀胱刺激症状,需增加水分摄入。支架可能移位或堵塞,需定期影像学复查。多数患儿术后积水明显减轻。
针对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标准术式,包括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切除狭窄段后重建漏斗状吻合口,成功率超过90%。术前需通过利尿性肾图评估分肾功能,保留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时建议肾切除。术后需留置输尿管支架4-6周。
急性重度肾积水伴肾功能急剧恶化时,需急诊行经皮肾造瘘引流。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肾盂置入引流管,缓解肾盂内高压。引流液性状和量需每日记录,后续根据病因选择确定性手术。长期留置可能继发感染或导管堵塞,需定期更换。
小儿肾积水患儿日常应保持每日饮水量1000-1500毫升,避免憋尿及便秘。饮食需控制盐分摄入,减少加工食品。术后三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及腹部撞击。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和肾功能,监测对侧肾脏代偿情况。出现发热、血尿或腰痛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