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类型有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类型主要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和肺动脉瓣狭窄。
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指左右心室之间的间隔存在异常缺损。缺损可能导致左向右分流,增加肺循环负担。轻度缺损可能自行闭合,中重度缺损需手术修补。患儿易出现喂养困难、多汗、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严重者可并发肺动脉高压。治疗方式包括介入封堵术或外科手术,常用药物有地高辛口服溶液、呋塞米片、卡托普利片等。
房间隔缺损是左右心房间隔发育不全形成的异常通道,以继发孔型最常见。缺损较小可能无症状,较大缺损会导致右心负荷增加。典型表现包括活动耐力下降、反复呼吸道感染,听诊可闻及固定性第二心音分裂。治疗选择介入封堵或手术修补,需根据缺损位置和大小决定。药物辅助治疗可能包括螺内酯片、氢氯噻嗪片等利尿剂。
动脉导管未闭指胎儿期连接肺动脉与主动脉的血管在出生后未正常闭合。早产儿发生率较高,典型体征为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大量分流可导致心力衰竭,需及时干预。治疗首选药物如布洛芬混悬液促进导管闭合,无效时采用介入封堵或手术结扎。长期未治疗可能引起艾森曼格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法洛四联症是紫绀型先心病的代表类型,包含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四种畸形。患儿多有明显紫绀、杵状指及缺氧发作,蹲踞为特征性体位。需在婴幼儿期进行根治手术,术前可服用普萘洛尔口服溶液预防缺氧发作。术后需长期随访心功能,部分患儿可能需二次手术。
肺动脉瓣狭窄指肺动脉瓣开放受限导致右心室排血受阻。轻中度狭窄可能无症状,重度狭窄会引起右心衰竭。典型体征为胸骨左缘喷射性收缩期杂音。治疗以球囊瓣膜成形术为主,严重病例需手术切开瓣膜。常用辅助药物包括地高辛口服溶液、螺内酯片等,需定期超声评估狭窄程度变化。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长需定期带孩子进行心脏专科随访,监测生长发育指标。日常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均衡营养摄入,适当补充铁剂预防贫血。严格按照医嘱服药,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手术前后需特别关注喂养情况,出现呼吸急促、紫绀加重等异常应及时就医。建立规范的治疗档案,保存所有检查报告供医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