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慢性胃炎症状与治疗

小儿慢性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隐痛、餐后饱胀、食欲减退,可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慢性胃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饮食不当、药物刺激、免疫因素及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病因制定治疗方案。
患儿多表现为剑突下或脐周持续性隐痛,进食后可能加重。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常见病因,胃黏膜长期炎症刺激导致痛觉敏感。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枸橼酸铋钾颗粒等保护胃黏膜,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联合克拉霉素片根除感染。家长需避免让孩子食用辛辣、过冷过热食物。
胃排空延迟引发早饱感,常伴嗳气或恶心。长期进食过快、暴饮暴食会加重症状。建议采用少食多餐方式,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馒头等低脂食物。若存在胃动力障碍,医生可能开具多潘立酮混悬液促进胃肠蠕动,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菌群。
炎症影响消化液分泌导致食欲下降,严重时出现体重增长缓慢。缺铁性贫血或锌缺乏会加重症状。家长可准备色彩丰富的辅食刺激食欲,必要时补充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需警惕因长期营养摄入不足影响生长发育,定期监测身高体重曲线。
胃窦部炎症或胆汁反流可能引发非喷射性呕吐,呕吐物常含未消化食物。需与肠梗阻等急腹症鉴别。急性发作期可短期使用蒙脱石散吸附刺激物,配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改善肠道环境。呕吐后2小时内禁食,之后逐步给予口服补液盐溶液。
胃黏膜糜烂出血时粪便隐血阳性,长期失血导致缺铁性贫血。胃镜检查可明确出血部位。除补充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铁剂外,需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分泌。日常饮食增加猪肝、菠菜等富铁食物,避免空腹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患儿日常需建立规律饮食习惯,每日进食5-6餐且睡前2小时禁食。食物以蒸煮为主,避免油炸食品和碳酸饮料。家长应记录症状变化与饮食关联性,定期复查胃镜评估黏膜修复情况。天气变化时注意腹部保暖,腹痛发作可用40℃热水袋热敷脐周15分钟。若出现呕血、持续消瘦或生长发育迟缓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