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胃炎的治疗

小儿胃炎可通过调整饮食、使用药物、中医调理、补液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小儿胃炎通常由饮食不当、感染、药物刺激、应激反应、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小儿胃炎发作期间需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或生冷食物。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可适当补充温热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若患儿因呕吐导致脱水,可口服补液盐溶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针对胃酸分泌过多可选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尼替丁口服溶液等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硫糖铝混悬凝胶能缓解胃部不适症状。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医生指导,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中医认为小儿胃炎多与脾胃虚弱有关,可采用太子参、茯苓、白术等药材配伍的健脾方剂。推拿按摩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艾灸神阙穴或热敷胃部能缓解寒性胃痛症状,但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
持续呕吐腹泻可能导致脱水,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纠正。中重度脱水需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溶液,同时监测电解质水平。补液过程中应记录患儿尿量及精神状态变化,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对于合并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等严重并发症的胃炎,可能需进行内镜下止血或胃空肠吻合术。先天性胃部畸形引发的胃炎需通过外科手术修复解剖结构。术前需全面评估患儿营养状况,术后需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小儿胃炎恢复期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日常饮食宜选用新鲜食材,烹饪时注意清洁卫生。家长需观察患儿大便性状及食欲变化,定期复查胃部情况。天气变化时注意腹部保暖,培养饭前洗手等卫生习惯,减少胃肠道感染概率。若症状反复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复查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