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引起周围神经病变怎么治疗

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可通过控制血糖、营养神经药物、止痛药物、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周围神经病变通常与长期高血糖、微血管病变、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因素有关,表现为肢体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等症状。
严格监测并维持血糖稳定是治疗基础。需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或盐酸二甲双胍片等降糖药物,配合饮食控制与适度运动。血糖达标可延缓神经损伤进展,目标空腹血糖建议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低于10.0mmol/L。
甲钴胺片、依帕司他胶囊等药物可改善神经传导功能。甲钴胺作为维生素B12活性形式,能促进髓鞘修复;依帕司他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减少山梨醇蓄积,缓解神经水肿。需持续用药3-6个月观察疗效。
普瑞巴林胶囊、加巴喷丁胶囊适用于烧灼样疼痛。两者通过调节钙通道减少痛觉信号传递,阿米替林片则可抑制中枢敏化。疼痛剧烈时可短期联用曲马多缓释片,但需警惕成瘾性。
低频脉冲电刺激可促进神经再生,红外线照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每日进行30分钟踝泵运动及感觉训练,配合温水足浴,水温需低于37℃以避免烫伤。振动觉训练使用128Hz音叉辅助。
严重卡压性神经病变需行神经减压术,腕管综合征可选择腕横韧带切开术。足部溃疡合并感染时,需清创联合负压引流治疗。手术前后需强化血糖管理以防感染。
患者需每日检查足部有无破损,选择圆头防滑鞋袜,避免赤足行走。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清等,限制高糖高脂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项目。定期复查神经传导速度检测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