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念珠菌病怎么治疗

皮肤念珠菌病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外用抗真菌药物、口服抗真菌药物、光动力治疗、手术清创等方式治疗。皮肤念珠菌病通常由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湿热环境、糖尿病控制不佳、皮肤屏障受损等原因引起。
每日用温水清洗患处后彻底擦干,避免使用碱性肥皂。选择透气棉质衣物,出汗后及时更换。局部可涂抹氧化锌软膏帮助隔离潮湿,但需避开溃烂区域。婴幼儿尿布区感染需增加换尿布频率,每次清洁后晾干再穿戴。
克霉唑乳膏可直接抑制念珠菌细胞膜合成,适用于趾间糜烂型感染。联苯苄唑溶液对皮肤褶皱处浸渍皮损效果显著,每日薄涂1-2次。硝酸咪康唑散剂适合用于多汗部位的粉末状剂型,能同时吸收汗液并抗真菌。用药需覆盖皮损周边2厘米正常皮肤,疗程通常持续2-4周。
伊曲康唑胶囊对顽固性皮肤念珠菌病有效,通过干扰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发挥作用。氟康唑片适用于合并免疫缺陷的患者,对白念珠菌有高度选择性。特比萘芬片可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但需注意肝功能监测。口服药物多用于广泛性感染或外用治疗无效时,须严格遵医嘱使用。
对于慢性肥厚性皮损可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通过光敏反应选择性破坏真菌细胞。治疗前需清除表面痂皮,照射后48小时内避光。该疗法对甲周及掌跖部位反复感染效果较好,通常需要3-5次治疗间隔进行。
出现深部脓肿或坏死组织时需手术切开引流,清除化脓灶后配合伏立康唑注射液冲洗。术后创面用银离子敷料覆盖,定期换药至肉芽组织生长。该情况多见于烧伤合并念珠菌感染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需同时进行系统性抗真菌治疗。
治疗期间应避免搔抓皮损,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日常减少高糖饮食摄入,肥胖患者注意皮肤褶皱处护理。使用公共浴室时穿防滑拖鞋,毛巾衣物煮沸消毒。若皮损出现红肿热痛等继发感染征象,或治疗2周无改善,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哺乳期妇女用药前应咨询医生,避免抗真菌药物通过乳汁影响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