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中药方剂是什么

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中药方剂主要有缩泉丸、桑螵蛸散、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等。小儿遗尿症可能与肾气不足、脾肺气虚、膀胱虚寒等因素有关,建议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使用合适方剂。
缩泉丸由乌药、益智仁、山药组成,适用于肾气不固型遗尿。该方剂能温肾祛寒、缩尿止遗,改善患儿夜间尿床、小便清长等症状。使用期间需避免生冷食物,服药时间建议在晚饭后1小时。若患儿伴有明显怕冷或发育迟缓,可配合艾灸关元穴加强疗效。
桑螵蛸散以桑螵蛸为主药,配伍远志、石菖蒲等,适用于心肾不交型遗尿。表现为睡中遗尿且梦境纷扰、白天注意力不集中。该方能安神益智、固涩小便,服药期间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睡前过度兴奋。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轻微口干,可适当增加饮水量。
金匮肾气丸含附子、肉桂等温阳药材,针对肾阳不足导致的遗尿伴四肢不温、面色苍白等症状。该方能温补肾阳、化气行水,建议晨起空腹服用。服药期间需监测患儿是否出现咽痛等上火表现,必要时配伍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
补中益气汤适用于脾肺气虚型遗尿,常见于体弱多病、易感冒的儿童。方中黄芪、白术等药材能补益中气、升阳举陷,改善白天尿频、夜间遗尿症状。服用时建议配合小米粥送服以增强药效,避免与萝卜同食影响补气效果。
六味地黄丸主治肾阴亏虚型遗尿,患儿多伴有盗汗、手足心热等虚热症状。该方通过滋阴补肾调节膀胱功能,建议下午至傍晚服用。若服药2周后仍见尿床频繁,需考虑是否存在隐性脊柱裂等器质性问题。
家长需帮助患儿建立规律排尿习惯,睡前2小时限制饮水量,夜间定时唤醒排尿。白天可进行盆底肌训练如中断排尿练习,避免过度责备造成心理压力。冬季注意腰腹部保暖,饮食宜温补脾肾,如山药粥、核桃仁等。若中药治疗1个月无效或伴随尿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排查泌尿系统感染或神经源性膀胱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