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睾丸不下来正常吗

小儿睾丸未降下属于异常情况,医学上称为隐睾症。隐睾症可能与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异常、解剖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需及时就医评估。
部分隐睾症与家族遗传相关,若直系亲属有隐睾病史,儿童发病概率可能增高。家长需关注新生儿睾丸触诊结果,出生后3-6个月仍未降入阴囊时,应尽早就诊小儿外科。医生可能建议先通过激素治疗,如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无效时需考虑睾丸固定术。
母体妊娠期雌激素或促性腺激素不足,可能影响胎儿睾丸下降过程。这类患儿可能伴有阴茎发育偏小等表现,需通过超声检查明确睾丸位置。临床常用注射用绒促性素刺激睾丸下降,治疗期间家长需定期带儿童复查激素水平。
腹股沟管狭窄或精索血管过短等解剖问题会阻碍睾丸迁移。这类患儿常表现为单侧阴囊空虚,可能合并腹股沟疝。医生会根据睾丸位置选择腹腔镜手术或开放手术,将睾丸固定在阴囊内,手术最佳时机为6-12月龄。
早产儿睾丸未完成正常下降过程较常见,多数在出生后3个月内可自行降入阴囊。家长需每月检查阴囊,若矫正月龄6个月仍未下降,需考虑使用注射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并监测睾丸发育情况。
罕见情况下,睾丸缺如或两性畸形会导致阴囊空虚,需通过染色体检查和MRI确诊。若确诊睾丸扭转坏死,可能需行坏死睾丸切除术。对于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需内分泌科协同制定治疗方案。
家长应定期检查婴幼儿阴囊,洗澡时触摸确认双侧睾丸位置,避免长时间高温环境。6月龄后仍未降下需尽早就医,2岁前完成手术可降低不育和癌变风险。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睾丸发育情况,青春期前完成治疗可获得较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