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缺陷是什么意思

免疫缺陷是指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或缺失,导致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下降。免疫缺陷可分为原发性免疫缺陷和继发性免疫缺陷两大类,主要表现为反复感染、易患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原发性免疫缺陷主要由遗传因素引起,出生时即存在免疫系统发育异常。常见类型包括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等。患者可能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腹泻、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治疗需根据具体类型采取免疫球蛋白替代疗法、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继发性免疫缺陷由后天因素导致,如HIV感染、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恶性肿瘤等。艾滋病是典型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HIV病毒破坏CD4+T淋巴细胞所致。临床表现包括持续发热、体重下降、机会性感染等。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因,如抗病毒治疗、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等。
体液免疫缺陷主要表现为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导致抗体生成不足。患者易发生细菌性感染,如肺炎链球菌肺炎、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等。诊断需通过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治疗可采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预防性抗生素等。
细胞免疫缺陷涉及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常见于胸腺发育不全、DiGeorge综合征等。患者易患病毒、真菌及原虫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念珠菌病等。治疗包括胸腺移植、抗真菌药物预防等。疫苗接种需谨慎,禁用活疫苗。
吞噬细胞缺陷包括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如慢性肉芽肿病。特征表现为反复化脓性感染、伤口愈合延迟。常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曲霉菌等。治疗需长期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严重者可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缺陷患者需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接触传染源,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饮食应保证充足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定期进行免疫评估和感染筛查,严格遵医嘱用药。出现发热等感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疫苗接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多数情况下需避免使用减毒活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