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换后有什么后遗症

股骨头置换术后可能出现关节脱位、假体松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异位骨化等后遗症。手术方式、患者体质及术后护理等因素均可能影响后遗症发生概率。
术后早期活动不当或髋关节过度屈曲内旋可能导致假体脱位。表现为突发髋部疼痛、活动受限,需急诊复位。术后3个月内发生率较高,可通过限制体位、使用髋关节保护器预防。
假体与骨组织结合不良或长期负重磨损可导致松动,常见于术后5-10年。主要症状为负重痛、起步痛,X线可见假体周围透亮带。严重者需行翻修手术,术中可采用骨水泥型或生物型假体。
细菌经手术切口或血行传播可引起假体周围感染,分为早期和晚期感染。早期表现为红肿热痛、切口渗液,晚期可出现持续隐痛、低热。治疗需静脉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等抗生素,严重者需取出假体。
术后卧床导致下肢血流缓慢,可能形成血栓。表现为小腿肿胀压痛、Homans征阳性。预防措施包括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早期踝泵运动,确诊后需绝对卧床并持续抗凝治疗。
软组织异常骨化多发生在大腿肌肉,与手术创伤有关。轻者无症状,重者导致关节僵硬。术后24小时内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可降低发生率,成熟骨化灶需手术切除。
术后应严格遵循康复计划,初期使用助行器避免完全负重,6周内禁止交叉腿、深蹲等动作。定期复查X线评估假体位置,出现异常疼痛或活动障碍需及时就诊。保持适度有氧运动控制体重,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促进骨愈合,避免剧烈跑跳等高风险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