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中医治疗有哪些

皮炎可通过中药内服、中药外敷、针灸疗法、拔罐疗法、饮食调理等方式进行中医治疗。皮炎可能与湿热蕴结、血虚风燥、脾虚湿盛、肝郁化火、外感风邪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脱屑、渗液、苔藓样变等症状。
湿热蕴结型皮炎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具有清热利湿功效,适用于皮肤潮红渗液伴口苦尿黄者。血虚风燥型可用当归饮子加减,能养血润燥,改善皮肤干燥脱屑。脾虚湿盛者可服参苓白术散,健脾化湿,缓解反复发作的湿疹样皮损。肝郁化火型适合丹栀逍遥散,疏肝清热,对情绪波动加重的皮炎有效。外感风邪引发者可用消风散加减,祛风止痒,针对突发性风团瘙痒。
急性期渗出可用马齿苋、黄柏煎汤冷湿敷,收敛消炎。慢性肥厚皮损可涂青黛膏或黄连膏,软化角质抑制增生。瘙痒明显者可用苦参、地肤子煮水外洗,祛风止痒。小面积溃疡可敷生肌玉红膏,促进创面愈合。儿童或面部皮炎宜选用温和的紫草油,避免刺激。
取曲池、血海、三阴交等穴位针刺,调节气血运行。耳针选取肺、神门、内分泌等耳穴,缓解瘙痒症状。火针点刺阿是穴适用于慢性苔藓样皮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刺络拔罐可在背部膀胱经施术,排出湿热毒邪。艾灸足三里、关元能温阳健脾,预防寒湿型皮炎复发。
走罐法沿膀胱经施术,适用于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留罐在肺俞、脾俞等背俞穴,调节脏腑功能。刺络拔罐配合梅花针叩刺,对血瘀型顽固性皮炎有效。闪罐法用于面部脂溢性皮炎,刺激量较轻。药罐采用清热解毒中药煮罐,增强祛湿解毒效果。
湿热型应避免辛辣油腻,推荐绿豆薏米粥利湿解毒。血虚风燥者宜食百合银耳羹滋阴润肤。脾虚患者可常服山药茯苓粥健脾化湿。发作期忌食海鲜、牛羊肉等发物。日常可饮用菊花决明子茶清肝火,或桑葚枸杞茶养血祛风。
中医治疗皮炎需辨证施治,急性期以清热利湿为主,慢性期侧重养血润燥。治疗期间应保持皮肤清洁但避免过度洗涤,穿着纯棉透气衣物。饮食宜清淡,忌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避免搔抓患处,防止继发感染。调节情志,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病情恢复。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全身反应,应及时就医结合西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