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症是什么病

狂躁症是一种以情绪高涨、活动增多、思维奔逸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属于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狂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异常兴奋、言语增多、睡眠减少、行为冲动等症状,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社会因素等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
狂躁症患者常表现出异常的情绪高涨,可能持续数天至数周。患者可能感到极度兴奋、自信满满,甚至出现夸大妄想,认为自己拥有特殊能力或地位。这种情绪高涨与实际情况不符,且可能伴随易怒、冲动行为。情绪高涨期间,患者可能无法意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合理性,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或做出冒险行为。
狂躁症患者通常表现出明显的活动增多,可能表现为不停走动、过度忙碌或参与多项活动。患者可能同时开展多个项目但难以完成,精力旺盛但缺乏持久性。活动增多还可能导致患者忽视基本生理需求,如减少睡眠时间或忘记进食。这种过度活动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思维奔逸是狂躁症的典型症状之一,表现为思维速度加快、联想丰富。患者可能语速飞快、话题跳跃,从一个想法迅速转向另一个想法。思维内容可能包含夸大、不切实际的计划或目标。思维奔逸还可能导致注意力分散,患者难以集中精力完成单一任务,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干扰。
狂躁症患者常出现睡眠需求显著减少的情况,可能每天仅睡2-3小时仍感到精力充沛。睡眠减少并非由于失眠或入睡困难,而是患者主观上感觉不需要睡眠。睡眠不足可能加重其他症状,如情绪波动和判断力下降。长期睡眠缺乏可能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和认知功能受损。
狂躁症患者可能出现各种冲动行为,如过度消费、鲁莽驾驶、滥用药物或酒精、轻率的性行为等。这些行为通常缺乏考虑后果,可能给患者带来财务、法律或人际关系问题。冲动行为可能源于患者高涨的情绪和过度自信,以及对风险的低估。严重时,冲动行为可能导致自伤或伤害他人。
狂躁症患者应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刺激和压力。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按时服药并定期复诊。患者应避免饮酒和摄入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适当进行放松训练和心理疏导。如出现症状加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长期稳定的治疗和家庭支持对狂躁症的管理至关重要。